3種手麻最常見:腕隧道症候群、頸椎病、胸廓出口症,一分鐘自我檢測

字數6,757個 閱讀全文: 7 分鐘
推薦本文

手麻是很常見的問題,每個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有過手麻的經驗。有時候稍微甩甩手,幾分鐘就恢復正常,但如果手麻出現的頻率變高,建議就醫檢查找出病因與治療。頸椎症候群、腕隧道症候群、胸廓出口症是臨床最常見引起手麻的病症,本文將說明手麻一分鐘自我檢測。

最常見的手麻病症

臨床上最常見手麻的問題主要是不良姿勢所導致的急性與慢性疼痛,尤其是以下四種最為常見:

  1. 頸椎退化病變:來自頸椎椎間盤壓迫。
  2. 腕隧道症候群:來自手腕神經壓迫。
  3. 胸廓出口症:來自胸部肌肉壓迫神經。
  4. 肘隧道症候群:來自手肘尺神經壓迫。

這幾種病症剛好源頭問題分別是從肩頸到手臂、手腕、手指之間,而且問題主要都是姿勢不良與職業傷害所致,因此成為大部分人手麻的原因。

頸椎症候群:肩頸痠痛、手臂和手指麻,睡覺時愛舉手

頸椎病又稱為「 頸椎症候群」,這是肩頸痠痛的常見病症,會影響頸、肩、單上肢或雙臂、背部的疼痛或麻木。頸椎病其實是通用的非特定病名,因為其涵蓋了廣泛的多種頸椎疾病。

什麼是頸椎症候群

頸椎症候群主要是由於頸椎長期遭受不當壓力、骨質增生,或椎間盤突出、黃韌帶增厚、韌帶鈣化等,導致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到壓迫,進一步引起各種症狀。造成此問題的因素包括現代生活方式、久坐以及不正確、固定或受限的工作姿勢,尤其是從事辦公室工作的職務。

常見的頸椎疾病包括:

  • 頸椎病變:軟骨和椎骨異常磨損。
  • 頸椎間盤突出:椎骨之間的椎間盤破裂、突出或凸出。
  • 退化性椎間盤疾病:椎骨之間的椎間盤破裂。
  • 頸椎管狹窄:脊髓周圍的椎管變窄。
  • 脊髓型頸椎病變:狹窄或變性引起的脊髓損傷。
  • 頸神經根病變:神經受壓或受壓。
頸椎症候群、頸椎病的問題很多,主要是來自椎間盤的退化,出現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壓迫到通過頸椎的神經,形成各種痠痛問題。
頸椎症候群、頸椎病的問題很多,主要是來自椎間盤的退化,出現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壓迫到通過頸椎的神經,形成各種痠痛問題。

頸椎病主要症狀是疼痛,疼痛可輻射至肩部、一隻或雙臂以及背部。酸痛感包括頸後肌張力增加、明顯的頸部僵硬以及耳鳴、視力模糊、頭痛、頭暈、疲勞等現象。這些症狀並不一定全然發生,依照病情輕重、進程與壓迫位置而定。

有時頸椎骨刺會引起神經根疾病或脊髓,導致更嚴重的症狀。若依照頸椎壓迫神經的情況,通常可以分成下表幾種:

類型病因症狀
頸型長期保持同一姿勢肩頸僵硬肩頸痠痛
神經根型 Cervical Myelopathy退化壓迫或刺激神經根手臂麻與手指麻
脊髓型 Cervical radiculopathy病變部位壓迫脊髓手臂麻或腳麻
椎動脈型 Vertebral Artery Compression病變部位壓迫椎動脈眩暈、噁心、嘔吐、耳鳴
交感神經型 Cervicogenic Sympathetic Syndromes內臟、腺體、血管等功能障礙頭暈、偏頭痛、心悸
混合型上列兩種以上綜合問題混合上列各種症狀
頸椎壓迫神經有六種類型,如表所示。

頸型頸椎病的肩頸痠痛
頸型頸椎病的肩頸痠痛,最容易受到壓迫的位置是C5~C7,也就是頸部到上背之間。

上表中除了頸型頸椎病帶來的主要是肩頸痠痛,其他類型都擴及到手臂、上背與其他特殊症狀,尤其神經根型頸椎病更是本文中手麻的主要因素。這是頸椎椎間體、骨刺等壓迫到神經產生病變。

神經根型頸椎病影響的範圍比頸型更大,會延續到手臂、手指、手指末梢。這種頸椎病其實也可以視為頸型頸椎病的嚴重階段,甚至發展成脊隨型頸椎病,影響到手腳神經。頸椎一共有7塊頸椎骨,從上到下為C1(寰椎)、 C2(樞椎)、C3、C4、C5、C6 、C7(隆椎)。圖中標示的是頸椎第 1 至 8 節神經( C1 ~ C8 ) 及胸椎神經( T1 ~ T12 ) 。臂神經叢就是C5、C6、C7、C8 & T1共同組成。
神經根型頸椎病影響的範圍比頸型更大,會延續到手臂、手指、手指末梢。這種頸椎病其實也可以視為頸型頸椎病的嚴重階段,甚至發展成脊隨型頸椎病,影響到手腳神經。頸椎一共有7塊頸椎骨,從上到下為C1(寰椎)、 C2(樞椎)、C3、C4、C5、C6 、C7(隆椎)。圖中標示的是頸椎第 1 至 8 節神經( C1 ~ C8 ) 及胸椎神經( T1 ~ T12 ) 。臂神經叢就是C5、C6、C7、C8 & T1共同組成。

頸椎壓迫神經治療

  • 藥物治療:可使用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物與肌肉鬆弛劑,緩解頸部不適與放鬆肌肉。
  • 物理治療:緩解疼痛症狀及維持頸椎功能。每週2~3次需持續進行6~8週。
  • 頸椎牽引治療:緩解椎間盤壓力,解除頸部肌肉痙攣,減輕神經根的壓迫,使頭頸部恢復生理曲線狀態。
  • 藥物注射:類固醇注射或是增生療法治療。
  • 手術治療:針對神經根或脊髓嚴重壓迫的頸椎患者,需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方式有很多,比如頸椎間盤置換術等。手術有一定風險及術後有可能會感染,但可透過做好術前術後的護理工作來減少發生率。

腕隧道症候群

如果您有手指末梢的麻木,睡醒或晚上被麻醒,那很有可能有腕隧道症候群。腕隧道症候群是臨床上很常見的手麻病症,大多數的人可能都曾經遇過這種問題,只是程度上或輕或重的不同。據美國神經病學學會稱,這種手麻病症影響了約 10% 的人口。

  • 疾病名稱:腕隧道症候群
  • 英文名稱:Carpal Tunnel Syndrome, CTS
  • 別名:滑鼠手、鋼琴家手、腕隧症、腕道症候群、腕管綜合症

什麼是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顧名思義就是發生在手腕部的神經痛,是一種合併手腕、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麻痛症狀的疾病。由於手部的正中神經在經過手腕處,會穿過由腕骨與韌帶圍成的「腕隧道」,韌帶壓迫神經造成的臨床症狀。

腕隧道症候群簡圖。疾病早期,腕部區域會出現輕微麻木、疼痛等,症狀可能發生在單側或雙側手腕,且會在夜間加劇,甚至半夜被痛醒,漸漸地白天也會時不時出現手指和腕部痠麻、灼熱和針刺感。
腕隧道症候群簡圖。因為正中神經是指支配大拇指動作與支配大拇指、食指、中指以及一部份無名指感覺的神經,因此會讓這些部位感覺異常。

腕隧道症候群症狀

疾病早期,腕部區域會出現輕微麻木、疼痛等,症狀可能發生在單側或雙側手腕,且會在夜間加劇,甚至半夜被痛醒,漸漸地白天也會時不時出現手指和腕部痠麻、灼熱和針刺感。疾病中期,細微的手部動作會開始出現障礙,如杯子握不住而摔破、疼痛感也會延伸至肘肩等。到疾病後期,可能導致患者感覺喪失、肌肉萎縮等。

  • 初期典型的症狀是晚上或早上醒來時手指麻木。
  • 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一半疼痛和感覺異常,夜間更嚴重,前臂疼痛,掉落東西。
  • 中期手部無力或笨拙,疼痛感也會延伸至肘肩。
  • 手部皮膚乾燥、腫脹或顏色變化。
  • 嚴重時,大拇指下的魚際肌肌肉群會明顯萎縮、感覺喪失。

腕隧道症候群好發群眾

  • 發病高峰年齡在 45 歲至 60 歲之間。
  • 慣用手更容易發生,常與手部或腕部反覆性的活動有關,例如製造業、伐木或是建築工人、廚師、收銀員、電腦打字員、及家庭主婦等。
  • 好發於女性,與更年期雌激素改變有關。
  • 有三分之一的準媽媽,懷孕容易引發全身性水腫,在第七個月至第九個月時,出現短暫性的腕隧道症候群。
  • 過度肥胖者,腕部周邊軟組織較為肥厚,易壓迫到正中神經。
  • 五十歲前後的更年期婦女,因體內荷爾蒙變化,導致腕管內肌腱滑膜腫脹而引發。
  • 洗腎病患,長期透析病患常會發生類澱粉沉積症。
  • 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骨膜增生、痛風、以及糖尿病造成的神經病變等。
  • 甲狀腺機能低下時,手部的正中神經的神經傳導特性會改變,造成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誤診與鑑別

腕隧道症候群常被誤診為拇指腕掌關節關節炎頸神經根病變糖尿病多發性神經病變

  • 拇指腕掌關節關節炎患者的沃森氏試驗呈陽性,且有關節炎的放射學證據。
  • 大多數患有頸神經根病變的患者會出現與頸部疼痛相關的反射、運動和感覺變化,而腕管綜合症患者不會出現反射變化,運動和感覺變化僅限於遠端正中神經。
  • 糖尿病性多發性神經病變通常表現為涉及整個手的對稱感覺缺失,而不僅限於正中神經的分佈。
  • 頸神經根病變和正中神經卡壓可能同時存在,即所謂的「雙重擠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的治療

  • 口服消炎止痛藥物、維他命B群、腕隧道內藥物注射等。
  • 使用夜間副木,將手腕固定在正中位置,避免過度彎曲或伸直,使手腕處於休息放鬆的姿勢,減少腕隧道內的壓力。
  • 復健物理治療(如蠟療、電療、超音波、低能量雷射)。
  • 復健運動可以增加正中神經於手腕處的滑動,同時減少受壓迫的壓力,有助於改善症狀。

腕隧道症候群舒緩辦法

手麻那隻手的手掌往上翻,像要跟人擊掌一樣往前伸,直到手肘伸直。以另一手輔助,讓手麻手的手指往後壓,數10到15秒。

同樣手肘伸直,只是手掌改成往下,一樣以另一手輔助,讓手麻手的手指往下拉,數10到15秒。

常被誤稱的「媽媽手」

「媽媽手」,是一種肌肉結締組織發炎症狀,又稱「迪魁文氏症」。它的醫學學名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stenosing tenosynovitis),是指位於手背大拇指側的支持帶出現增厚,壓迫到其下方的伸拇短肌外展拇長肌的肌腱和滑膜,引起管道的狹窄、管道兩端的肌腱及滑膜發炎腫脹,嚴重時肌腱的滑動受限,或造成粘黏。因為經常發生在辛勞作家事的媽媽們身上,因此又稱媽媽手。

媽媽手的拇指側的手腕會壓痛;此外握拳尺偏試驗(Finkelstein Test)會呈陽性。常見於三十至五十歲的女性,與生活中不正確用力、反覆用力過度有關,如:洗衣服、扭毛巾、新手媽媽們、打字的職業、握筆的文字工作者、單手端著沉重餐盤的服務生、把書本上架的圖書館員工、常使用手機的「拇指族」、拿球拍的運動。

胸廓出口症容易被誤判:通常是5隻手指以及手掌都會麻

胸廓出口症候群是指涉及胸廓出口區域(下頸部和上胸部)臂神經叢、鎖骨下動脈、鎖骨下靜脈受壓的三種相關綜合症,但這三種並不一定合併發生。這種壓迫會導致手臂、肩膀和頸部疼痛,也因此經常與頸椎病混淆。 

  • 疾病名稱:胸廓出口症
  • 英文名稱: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TOS
  • 別名:神經叢血管受壓症、胸廓出口神經血管綜合症、前斜角肌綜合症、肋鎖骨綜合症、過度外展綜合症、頸肋綜合症、第一胸肋綜合症

當從頸部延伸到手臂的神經(臂神經叢)受到壓迫時,就會發生神經源性 TOS。90%以上的病例是神經源性的。當靜脈受壓時會發生靜脈 TOS,導致上半身血栓形成。百分之五的病例是靜脈性的。當動脈受壓時就會發生動脈 TOS。只有大約百分之一的病例是動脈性的。有時,靜脈和動脈綜合症一起稱為血管胸廓 出口症候群。

從頸部延伸到手臂的神經(臂神經叢)受到壓迫時,就會發生神經源性胸廓出口症。90%以上的病例是神經源性的。當靜脈受壓時會發生靜脈胸廓出口症,導致上半身血栓形成。百分之五的病例是靜脈性的。當動脈受壓時就會發生動脈 胸廓出口症。只有大約百分之一的病例是動脈性的。
從頸部延伸到手臂的神經(臂神經叢)受到壓迫時,就會發生神經源性胸廓出口症。90%以上的病例是神經源性的。當靜脈受壓時會發生靜脈胸廓出口症,導致上半身血栓形成。百分之五的病例是靜脈性的。當動脈受壓時就會發生動脈 胸廓出口症。只有大約百分之一的病例是動脈性的。

胸廓出口症候群是什麼

「胸廓出口」是從脖子兩側經過鎖骨上、下方到腋下的範圍。斜角肌三角、肋骨鎖骨之間、喙突胸小肌之間,容易因為長期姿勢不良、外傷碰撞等,壓迫通過的血管與神經,進而產生肩頸痠痛、肩頸僵硬、手麻、血流減弱、肌肉萎縮等症狀,這就是胸廓出口症候群。

胸廓出口症發生原因

70 % 的問題與軟組織有關,包含:斜角肌或胸小肌肥厚、纖維化或局部腫瘤等;有 30 % 的問題與骨頭相關,像是第 1 肋骨受傷、鎖骨中段骨折或頸肋等。導致胸廓出口症的其中一個因素其實就是上交叉症後群,也就是圓肩造成的肌肉緊繃壓迫到神經或血管。其他如:創傷、重複性活動、生理缺陷、肌肉增大也是成因。

哪些人更容易罹患胸廓出口症候群?

TOS 的原因有很多,在女性中較為常見。症狀通常在 20 歲至 50 歲之間開始。其他包括以下對象都有可能罹患:

  • 身體創傷
  • 壓迫神經的腫瘤
  • 不良姿勢導致神經受壓:肩部下垂或頭部保持前伸會導致胸廓出口區域受到壓迫。
  • 懷孕
  • 重複的手臂和肩膀運動和活動,例如進行某些運動
  • 解剖結構差異:出生時頸部第一根肋骨上方多出一條肋骨。多出的肋骨(頸肋骨)壓迫神經或血管。或者有一條連接脊柱和肋骨的纖維帶異常緊密,造成壓迫。
  • 外傷:車禍等外傷性事件可能導致身體內部發生變化,進而導致胸廓出口的神經受到壓迫。與外傷性事故有關的症狀往往會延遲出現。

胸廓出口症常見症狀

胸廓出口症常見95%有疼痛、感覺異常症狀,1%有肌肉無力,75%的疼痛或感覺異常為節段性,90%出現在尺神經支配的區域。疼痛發作累及頸、肩、臂和手。有些患者表現為不典型的疼痛,遍及前胸壁或肩胛區。由於其疼痛酷似心絞痛,又稱之為假性心絞痛。

  • 脖子外側痛。
  • 手臂內側或第 4、第 5 指會麻。
  • 手臂伸直往後伸會緊繃或不舒服。
  • 肩推或臥推不容易發力。
  • 背槓會導致手麻。
  • 上肢腫脹、發紺:為鎖骨下靜脈被壓迫。
  • 手臂蒼白、脈搏減弱:為鎖骨下動脈被壓迫。

胸廓出口症鑑別與治療

常與頸椎退化合併出現,再加上通過胸廓出口的臂神經叢是源自於頸椎第五、六、七、八節與胸椎第一節,因此症狀容易與頸椎退化、五十肩、網球肘、滑鼠手混淆。此外也會與肩袖損傷、纖維肌痛、多發性硬化症、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脊髓空洞或脊髓腫瘤等混淆。

胸廓出口症候群的患者在熱敷、電療與頸椎牽引等治療改善的效果並不理想,約莫只能改善 3-4 成。一般胸廓出口症治療方式如下:

  1. 徒手治療:放鬆斜角肌、第一肋骨周圍肌群。
  2. 超音波導引注射:若患者疼痛到無法運動時,則建議可以針對斜角肌、胸小肌、鎖骨下肌進行注射,使肌肉與周圍神經鬆動,促進局部循環,改善活動性。

常見手麻症狀自我檢查

如果是因為偶然的姿勢性壓迫導致手麻,在很快的時間麻木症狀就能消退。不過如果出現較嚴重的神經症狀、手麻頻率較高,那麼就有必要了解到底麻木的原因。造成手麻的原因很多,如果頻繁出現手麻的症狀,可以利用一些簡單的測試自我檢查,下圖是一張分辨手部不同神經受傷害,會呈現的狀態。

手麻了!哪條神經受傷害?
手麻了!哪條神經受傷害?

腕隧道症候群自我檢查方式:運用法倫氏檢查(Phalen test)方法,將雙手手肘彎曲舉至胸前維持水平,兩隻手手腕彎曲向內,手背相互接觸持續一分鐘,感覺手指是否有麻木或刺痛,如果有上述症狀就可能是罹患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自我檢查方式是運用法倫氏檢查(Phalen test)方法
腕隧道症候群自我檢查方式是運用法倫氏檢查(Phalen test)方法
腕隧道症候群的理學測試:德爾坎試驗、法倫式試驗、提內耳氏徵象、雙手舉高試驗、方腕症等。
腕隧道症候群的理學測試:德爾坎試驗、法倫式試驗、提內耳氏徵象、雙手舉高試驗、方腕症等。

頸椎間盤突出的自我檢測:可前後左右轉動脖子,看是否有引發手麻的情形,若有此現象,可能有頸椎間盤突出的問題。

頸椎間盤突出的自我檢測
頸椎間盤突出的自我檢測

胸廓出口症候群的自我檢測:羅斯壓力測試(Roos Stress Test),將雙手高舉過頭,雙臂處於90°外展-外旋位置,肩膀和手肘位於胸部的額平面。執行握拳與張手的動作,持續3分鐘。如果正常話,僅前臂肌肉疲勞且痛苦最小。

胸廓出口症候群的自我檢測:將雙手高舉過頭,執行握拳與張手的動作,持續3分鐘。
胸廓出口症候群的自我檢測:將雙手高舉過頭,執行握拳與張手的動作,持續3分鐘。

若此動作造成肩膀與手臂麻、痛或不適、冰冷,有可能是胸廓出口症候。其他可能出現的症狀:

  • 頸部和肩部疼痛逐漸加劇,並向下蔓延至手臂。
  • 前臂和手指感覺異常。
  • 動脈受壓時:手臂抬高時手臂蒼白,肢體降低時反應性充血。
  • 如果靜脈受壓:發紺和腫脹。
  • 無法完成測試,患者將手臂放在腿上,表達疼痛。

如果存在腕管綜合症,可能由於正中神經受壓迫導致前三根手指麻木。如果有頸椎間盤綜合症,舉起手臂會導致頸部和肩部疼痛,但手臂或手部的不適程度輕微。

肘隧道症候群自我檢查方式:運用手肘關節屈曲試驗(Elbow flexion test),手掌面向自己並盡量屈曲手肘,30~60 秒出現麻刺感,或輕敲肘部內側,是否引起引起刺痛或感覺異常,這種麻刺感又稱提內耳氏徵象(Tinel sign)。

肘隧道症候群自我檢查方式:運用手肘關節屈曲試驗(Elbow flexion test)
肘隧道症候群自我檢查方式:運用手肘關節屈曲試驗(Elbow flexion test)

末梢血液循環不良:可與他人比較手掌及手指的顏色及溫度,若明顯溫度較低或顏色偏暗紅或紫色,可能有末梢血液循環不良的問題。

本文介紹了幾種常見的手麻病症,以及這些病症如何簡單辨認,當然要確診,最好的辦法還是到醫院透過醫師診斷、儀器確認後才能知道到底患了什麼疾病。有時候單純的透過檢測,還是無法正確區隔到底是哪種問題導致手麻,錯誤診斷會讓治療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如果有手麻問題,建議及早就診。


推薦本文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