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睡不著,全身怪怪的,胸悶、心悸、焦慮、耳鳴,您可能有自律神經失調問題!

字數11,510個 閱讀全文: 12 分鐘
推薦本文

現代人生活與工作壓力大,不少人有白天焦慮、晚上失眠睡不著,甚至出現耳鳴、心悸、胸悶、焦慮、腹瀉、眩暈、疲倦等情況。接受一連串檢查又找不到原因,其實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是什麼?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有哪些?有哪些檢測方法?附上1分鐘檢測自律神經失調,讓我們一起認識這項現代慢性問題!

在文章一開始,我們先了解一個問題,自律神經失調是一種病嗎?

自律神經失調是一種病嗎?

現代很多人可能會從不同管道聽過自律神經失調(Dysautonomia),尤其坊間很多身心科診所,會將這類症狀作為宣導重點。尤其很多人經常遇到的失眠、睡不著,有很大部分的因素就是自主神經失調所導致。

可能很多人會誤解,自律神經失調是一種病!但事實上在醫學上它是一個綜合症狀,並非明確定義的疾病,也不是新的文明病,而是舊問題新解,以前就存在的問題,因為醫學上的新發現重新解釋與定義。這種失調狀態可說是身體和心理不平衡、功能障礙狀態的總稱。

人類對身體的未知探索,未解之謎

過去有一種常見的說法,「神經衰弱(neurasthenia)」表示「神經系統衰弱」,用於描述各種失眠和無法確定原因的身體不適。後來發現問題出在自主神經系統上,並不是無力,而是過度興奮。因此,這個名字被改為「自主神經失調」。

有些精神科醫師認為,自律神經的失調在醫學上更像是「精神官能症(neurosis)」,屬於功能性心理障礙。

不過精神官能症並不完全等於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目前一般已經不用「精神官能症」作為疾病診斷,原因是「精神官能症」的定義差異太大,與輕度精神障礙之間的界線過於模糊。因此,出現了更多精確術語來描述、分類這些疾病,例如「睡眠障礙」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正如同美國作家梅根‧奧羅克(Meghan O’Rourke)在其著作[1]中提到:「我們不理解的疾病常常被視為內在狀態的表現。我們對某種疾病或症狀了解得越少,就越會對它進行心理化,甚至常常污名化。」

醫生曾經認為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歇斯底里症。在科學家發現導致結核病的細菌之前,人們一直將結核病(或最初稱為癆病)視為一種折磨浪漫的年輕靈魂的疾病。幾十年來,某些形式的癌症被認為是壓抑情緒的結果。
梅根‧奧羅克 Meghan O’Rourke

自主神經失調頗有種人類對身體未知的探索過程、暫時的結論,雖然謎面與提示擺在那裡,但仍然未完全破解,因此暫時將這種具有廣泛性症狀的狀態稱之為「失調」或「障礙」。

自律神經失調嚴重嗎?

不嚴重,因為絕大多數人可能在某個時期曾經經歷或正在經歷而不自覺。但也可能嚴重,長期的失調會導致身體自癒力和免疫力下降,引發各種疾病症狀!

那麼症狀有哪些?要怎麼治療?這些問題的解答應該從認識自律神經系統開始,了解其原因,才能確實改善這個問題!也才能更全面了解為什麼身體會因為一個名稱,卻出現五花八門的症狀。

自律神經是什麼

自律神經(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S)屬於周邊神經系統,又稱作「自主神經」、植物神經系統(vegetative nervous system,VNS),顧名思義就是會自動工作、不需要意識指揮,承擔調節身體過程的功用,例如:我們不需要意識到呼吸就會不斷呼吸、心臟跳動、出汗、有尿意等。在進一步了解自主神經前,需要先認識人類的神經系統。

神經系統階層構造

人類神經系統複雜且具有階層構造。神經系統可以分成兩類:中樞與週邊。中樞神經系統(CNS)由大腦(brain)和脊椎(spinal cord)組成,是發出命令的中心。週邊神經系統(PNS)是中樞以外的神經組織,又分成傳入神經(afferent):從週邊到中樞,又稱感覺神經元(sensory neurons);傳出神經(efferent):從中樞到週邊,又稱運動神經元(motor neurons)。

傳出神經又再細分為軀體與自律兩種:

  • 軀體神經系統(somatic):將 CNS 訊號傳給骨骼肌,受意志的控制,如身體移動、呼吸運動;
  • 自律神經系統(autonomic):將 CNS 訊號傳給平滑肌、腺體、心肌,不受意志的控制。

軀體神經是以單一個神經元的方式傳遞訊息,而自律神經則是以兩個神經元前後傳遞的方式。

自律神經又分成:交感神經(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SNS)、副交感神經(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PNS)。另外有一個腸系膜神經(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現在通常被稱為一個獨立的系統,因為它有自己獨立的反射活動,其神經遞質為血清素和多巴胺。)軀體與自律神經系統都有傳入神經元,提供內在、外在的訊息給中樞神經。

神經系統的階層構造。人體的神經由中樞神經、周圍神經構成。周圍神經系統再進一步可分為傳入神經與傳出神經,也就是感覺神經元和運動神經元。傳入神經又分成軀體神經和自律神經兩種。
神經系統的階層構造。人體的神經由中樞神經、周圍神經構成。周圍神經系統再進一步可分為傳入神經與傳出神經,也就是感覺神經元和運動神經元。傳入神經又分成軀體神經和自律神經兩種。

自律神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

自律神經包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二大主角,這兩者作用相反。交感神經負責消耗身體能量,會在緊張時促進血管收縮、心跳加速、血壓上升,抑制腸胃消化與睡眠;而副交感神經則負責保存身體的能量,會使血管舒張、讓心跳變慢、血壓降低,促進腸胃消化,讓人體進入休息、睡眠等狀態。

自律神經分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
自律神經分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

自律神經廣泛分布在心臟、肺、肝臟、腸胃、膀胱,以及血管、汗腺、骨骼肌肉等器官,自動控制心跳、血壓、調節體溫、呼吸、消化、分泌汗水、排便排尿等。

自律神經的交感神經傳導物質是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副交感神經是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 ACh),當二者配合無間、運作協調,身體就能處於健康和諧狀態,維持身心健康平衡。而腸系膜神經相較於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而言,受中樞調節不多,比較獨立。

交感神經

大多數交感神經位於脊髓兩側的外側。交感神經的傳出神經可分為節前神經元與節後神經元,節前神經元較短,連結脊椎,起點分布在脊椎的T1至L2-L3之間。節後神經元則較長,負責將訊號從神經節傳導到支配的器官(效應器)。

交感神經的作用能讓身體做好應對壓力或緊急情況(戰鬥或逃跑)的準備,可以蓋括為「3FS」:Fight, Flight, Fright, or Sex(戰鬥、逃走、害怕或性興奮),這幾個功能會在「4E狀態」下受到刺激:Emergency, Embarrassment, Excitement, Exercise(緊急、尷尬、興奮、運動)。

交感神經作用於平滑肌和腺細胞,會增加心率和心臟收縮的力量,並加寬(擴張)氣道以。使身體釋放儲存的能量。肌肉力量增強。也會導致手掌出汗、瞳孔放大、頭髮豎立。會減慢在緊急情況下不太重要的身體過程,例如消化和排尿。

副交感神經

副交感神經系統在人體安靜時的「休息和消化」條件下占主導地位,主要目的是保存能量以供日後使用,並調節消化和排尿等身體功能。

副交感神經系統的神經纖維來自中樞神經系統,包括:動眼神經、顏面神經、舌咽神經和迷走神經(Vagus nerve),迷走神經在PNS中特別有影響力,因為其囊括副交感神經纖維的75%。骶骨中的三對脊神經(S2-4),稱為骨盆內臟神經,也是副交感神經的一部分。副交感神經的節前節後神經元的神經遞質均為乙醯膽鹼。

副交感神經系統負責身體休息時的「休息和消化」或「進食和繁殖」等活動,包括性喚起,流涎,流淚,排尿,消化和排便。

副交感神經有些時候可以很簡單就查覺。例如:迷走神經是腦神經,故亦稱第十對腦神經,屬混合性神經,是人的腦神經中最長和分布範圍最廣的一組神經。

手指搭在手腕測量自己的心跳,在你吸氣時脈搏稍微加速、吐氣時脈搏稍微減速了嗎?如果會,那就是好消息了。這項測試反應出了迷走神經的運作,讓吸氣時有更多剛充滿氧氣的血液在循環,同時在吐氣時減緩心跳的速率。兩者之間的差異愈大,迷走神經張力就愈高。

由此可知,副交感神經其實就是讓身體器官休息、儲存能量。在研究中,我們熟知的太極拳,其短期效應就能夠提升副交感神經的活性,同時抑制交感神經的活性。打完太極拳之後會產生放鬆、舒服的感覺,這可以從心跳速率與收縮壓的下降得到證實。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比較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比較。
  • 節前神經元 Preganglionic neuron:細胞體位在腦或脊髓中,具有髓鞘 (myelinated)不易漏電,因此神經訊號傳導比較快。
  • 節後神經元 Postganglionic neuron:細胞體和樹突位於神經節,不具有髓鞘 (Unmyelinated)神經訊號傳導比較慢。

自主神經的主要功能

交感神經起自脊髓胸腰段的外側柱,在人體全身分佈廣泛,幾乎所有內臟器官都受它支配;而副交感神經一部分起自腦幹的縮瞳核、上唾液核、下唾液核、迷走背核、疑核,另一部分從脊髓骶部相當於側角的部位,分布較集中。

某些器官不具有副交感神經支配。例如,皮膚和肌肉內的血管、一般的汗腺、豎毛肌、腎上腺髓質、腎就只有交感神經支配。不過大部分的臟器或器官,其實同時受到具備相反功能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支配時,稱為雙重支配。

自律神經系統
自律神經系統

那麼身體哪些部分反應分別受到自主神經支配呢?可以從下表大略了解:

器官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
虹膜輻射肌收縮,瞳孔擴大括約肌收縮,瞳孔縮小
睫狀肌放鬆,改善遠端視力收縮,改善近距離視力
淚腺富含鹽分的淚鹽分稀薄的淚、刺激分泌
循環器官
心臟
  竇房結增加心跳速率降低心跳速率
  心房增加收縮力降低收縮力
  房室結增加傳導速率降低傳導速率
  心室增加收縮力輕微降低收縮力
小動脈
  冠狀動脈收縮 / 擴張擴張
  皮膚、黏膜收縮
  骨骼肌收縮 / 擴張擴張
  腹腔內臟、腎收縮
  肺臟收縮 / 擴張擴張
靜脈收縮 / 擴張
呼吸器官
肺臟增加呼吸減少呼吸
  支氣管擴張收縮
  支氣管平滑肌放鬆收縮
  支氣管腺體抑制分泌刺激分泌
消化器官
唾液腺刺激水樣分泌刺激黏液分泌
胃、腸
  蠕動力降低增加
  肌肉緊張度降低增加
  括約肌收縮放鬆
  分泌物抑制胃酸、腸泌素分泌促進胃酸、腸泌素分泌
膽囊、膽管舒張 / 抑制膽囊活動收縮
肝臟葡萄糖釋出 促進肝醣分解、糖質新生(血糖增加)– 促進肝醣合成(血糖減少)
  膽汁分泌減少分泌增加
代謝
胰臟
  外分泌抑制消化酶分泌促進消化酶分泌
  內分泌抑制胰島素分泌 刺激升糖素(glucagon)分泌 增加腎素(Renin)分泌促進胰島素分泌
脂肪細胞刺激脂肪分解
泌尿器官
輸尿管停止排尿尿液的流動和排泄
  肌肉蠕動增加降低
  肌肉緊張度增加
膀胱
  迫尿肌舒張收縮
  內括約肌收縮鬆弛
子宮
平滑肌未懷孕時放鬆 懷孕時收縮作用小
男性生殖道射精勃起
皮膚收縮
  豎毛肌收縮
  汗腺局部分泌乙醯膽鹼分泌支配

認識自律神經後,接著就要了解當自律神經運作不在正常的軌道上時,這就是失調、障礙,因為這不受意識控制,因此產生了自律神經失調這種棘手的問題。

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失衡!

正常情況下,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運作會互相調節,處於平衡狀態。而當交感神經失調與副交感神經失調,就如同蹺蹺板兩邊重量不平衡,這就是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大致有 2 種情況:

  • 交感與副交感不協調
    • 交感神經過度活化、副交感神經活性過低,人體容易感覺到焦慮、緊張;
    • 交感神經活性過低、副交感神經過度活化,容易感覺到沮喪、低落。
    • 這二種都是普遍發生在 20~40 歲,以女性為主;
  • 自律神經衰竭,主要發生於 40~50 歲為主。

另外,有研究發現,女性體內荷爾蒙的變化也可能影響自律神經的運作,包括生理期前後、產後或更年期等時期,比較容易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困擾。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有哪些

當自律神經失調時,本來人體正常的運作,會開始出現不正常的現象,因為交感神經分布廣泛,因此如果從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負責的作用中,就能夠推論出為什麼會出現某些症狀。剛剛提到的自律神經失調最常見的就是「交感與副交感不協調」,也就是其中一種過於活躍。

當交感神經過於活躍無法停下來時,會讓人感覺到緊張焦慮、肌肉緊繃、食慾不振、口乾或便秘。有時明明想靜下來好好休息、睡覺,但仍感覺到身體的力量仍在驅使自己往前,失眠就是一種典型的例子,大腦知道要睡覺了,但腦子裡還是工作、學業上的一堆問題,以致於越夜越精神。

相反地,副交感神經過於活躍時反而容易感到疲倦無力、睡不飽、飢餓或腹瀉等的情況,也會時常感覺到身體總是缺乏能量。以下是一些自律神經失調最常見的徵兆:

  1. 經常失眠:包括失眠、半夜驚醒、太早醒都是。
  2. 眩暈或耳鳴:耳內血管不正常收縮、血流不足影響耳蝸神經、前庭神經,產生耳鳴與眩暈,耳朵感覺阻塞、有吱吱聲、浮動性眩暈、迴轉式眩暈等。
  3. 心悸、胸悶:胸口好像被堵住喘不過氣。這可能是因為交感神經活絡,緊張時胃會收縮向上推擠橫隔膜,呼吸變淺短,造成堵塞感。
  4. 易焦慮、恐慌、緊張:作息不正常或壓力太大都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交感神經過於活絡,出現類似恐慌症的不安感與緊張。
  5. 天氣熱卻手腳冰冷:非氣溫影響的手腳冰冷,可能就是自律神經失調讓身體無法順利調節體溫。
  6. 某部位大量出汗:例如手腳出汗或頭部流汗、只有身體上半身感覺熱。這是交感神經作用過盛,身體處於血管收縮、血壓上升的狀態。
  7. 持續胃脹、火燒心或飽腹感:交感神經活絡,造成胃消化功能減弱,造成食物殘留更久。也因此分泌更多胃酸,讓胸口感覺灼熱,甚至胃食道逆流。
  8. 頻繁且反覆地腹瀉、便秘:自律神經失調,造成腸道弱化,進而產生肚子痛或是腸躁症,若因為飲食不當,更惡化腸道健康。
  9. 肩頸和腰背痠痛問題無法根治:肌肉處於緊張狀態,因此壓迫到神經產生症狀。雖然透過按摩紓緩,但因為自律神經作用一直持續,肌肉仍然緊張,就有脖子僵硬、肩膀痠痛、腰痠背痛等問題。
  10. 天氣變化就感到不舒服:颱風、下雨等氣候改變,氣壓隨之變化,因為自律神經失調,身體對氣壓調節也失衡,引起內臟膨脹,感到頭痛、各種不舒服。
  11. 有時覺得眼前會刺眼、眼乾:正常的眼睛遇光瞳孔自然縮小,但自律神經失調讓瞳孔調節失常,無法自行縮小,因而感到光線特別刺眼。
  12. 喉嚨有異物感:壓迫感之外也不能吞口水。口水吞嚥也會在無意識下動作,但因為交感神經過於活躍,喉嚨附近肌肉緊繃收縮,因而感到卡卡的。
  13. 沒有感冒卻莫名頭痛:不明原因導致緊縮性頭痛、偏頭痛等,這是因為肌肉緊張與血管收縮擴張失衡,引發的頭痛問題。
  14. 姿態性低血壓:蹲下再站起來時會頭暈目眩。
自律神經失調常見徵兆
自律神經失調常見徵兆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並不限於這幾種,但這幾種都是常見的症狀。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最常受影響的器官系統非常廣泛,從神經系統、肺部系統、心血管系統、泌尿系統、胃腸系統、分泌運動系統和瞳孔運動系統,症狀表現因人而異,不同患者之間差異很大。

若以自律神經失調為什麼會耳鳴作說明,可以簡單了解自律神經失調如何困擾我們。當自律神經失調時,原本正常的耳內血管產生收縮,血流不足的情況下,同時影響負責聽力的耳蝸神經和負責平衡的前庭神經,這也是為何耳鳴、眩暈經常一起發生。

但是問題不僅止於此,耳鳴或眩暈是一種令人不安、煩惱、煩躁的問題,有可能讓情緒不穩定,這種感受由大腦舊皮層傳達給下視丘,下視丘命令交感神經活絡,進而讓大腦聽覺皮質過度活躍,再加重耳鳴、眩暈問題,這也是問題一直持續無法解決的原因。

自律神經失調為什麼會耳鳴?
自律神經失調為什麼會耳鳴?

下文列出不同部位的各種相關的症狀,由琳瑯滿目的內容可知,自律神經失調的複雜性與廣泛性。

  1. 頭痛頭暈:偏頭痛、緊縮性頭痛、認知缺陷、腦霧和精神混亂。
  2. 心跳異常:心臟跳動異常,包括:心跳過快(心悸)或心跳過緩,有時會感到心跳不規則或不穩定,胸部不適,胸口感到悶悶的。可能出現高血壓或低血壓等血壓功能異常及血液淤積。
  3. 肺部症狀:氣喘、容易喘氣、呼吸困難、胸口好像被堵住喘不過氣。
  4. 姿態性低血壓:蹲下再站起來時會頭暈目眩。站立困難、疲勞、頭暈、昏厥(暈厥)或接近昏厥、蒼白。
  5. 出汗異常:手腳、頭部大量出汗、出汗困難、眼乾、口乾、吞嚥困難、皮膚乾燥。
  6. 消化問題:胃食道逆流、胃脹、胃痛、火燒心、腹痛、食欲不振、喉嚨異物感、消化不良、噁心、嘔吐、便秘、腹瀉、肚子痛或是腸躁症
  7. 情緒及睡眠問題:焦慮、失眠、低落憂鬱、倦怠、提不起勁。
  8. 體溫調節問題:可能出現體溫無法正確調節,過度出汗,即使在涼爽的環境中也如此。
  9. 視覺問題:可能出現視力模糊、酸澀、瞳孔反應受損(強光下不舒服)等症狀。
  10. 泌尿問題:尿液滯留和/或排泄困難。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

如果你正在經歷這些症狀,或者記得之前曾經出現過某種症狀,但後來症狀自然消失,那麼你就有可能經歷過程度輕微的自律神經失調。

當人體感到壓力較大,臨時而來的工作繁忙、大考或情緒緊張,加上生活作息不正常,熬夜、加班、或是日夜顛倒,這都有可能讓身體處於亞健康的狀態,造成自律神經偶爾出現失調的問題,一般這類症狀較為輕微,可能在幾日內就恢復正常。那麼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自律神經失調呢?

1分鐘檢測自律神經失調

這是利用一連串的問題來評估是否有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由於自律神經失調並非明確定義的疾病,因此即使不透過量化指標與數據,也能經由實際經歷的症狀提供相當的判斷。

下列問題中,如果發現符合超過10項,那麼就要注意是否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

1分鐘檢測自律神經失調
1分鐘檢測自律神經失調,資料來自《用中醫調好自律神經》

如果我的用量表發現超過10項以上或接近10項問題,接下來怎麼辦呢?如果症狀持續,或總覺得全身怪怪的,那麼可以進一步就醫尋求診斷。

常見自律神經檢測法

除了症狀診斷外,實際去就醫時,醫師也會透過專業檢測方式,去了解自律神經是否正常,這邊就為大家介紹幾種醫學上專業的檢測方式。

心率變異分析 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

這類檢查是以心率變異分析檢測。這是普遍採用的準確、便捷檢測方法。這項檢測主要是是利用心電圖,在5分鐘內觀查心臟跳動的變化,因為自律神經會影響我們的心跳,所以我們能透過頻譜分析,判斷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的活性,以及兩者的平衡狀態。

什麼是心率變異分析檢測

心率變異分析檢測計算方式主要是分析藉由心電圖或脈搏量測所得到的心跳與心跳間隔的時間序列。「間隔」的取法是心電圖中最高峰R波之間的距離(R-R Intervals),例如某次測量時每個間距的變化的間距大小從0.6秒到1秒,平均是0.8秒。接著把這些間距的標準差計算出來即是心率變異度。

計算分析模式可依時域(或稱為時間域,Time domain)、頻域(或稱為頻率域,Frequency domain)來作進一步分析。一般手機APP或一些智慧手環穿戴裝置都是用時域分析,它是用「間距的標準差」來計算,也就是各個「間隔」距離平均值的偏差程度。

心律變異更新分析是目前最常用的檢測方法,像是越功能醫學現場就提供此檢測,全程只需要約10-15分鐘,舒適又快速。

皮膚交感反應測定 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 SSR

由於自律神經可以控制體內的血液循環,因此,我們可以透過皮膚交感反應測定,測量皮膚的導電度,進而判斷體表的局部血液循環是否正常,以及自律神經是否功能健全。

測試時在手腕處正中神經(Median nerve)附近肌腱給予輕微的電刺激,受測者只會有輕微麻痛感。R波-R波間距變化檢查則是測試人體的心跳是否規律,正常人在深呼吸的時候,隨著吸氣與吐氣,心跳會有一定程度的快慢變化,心電圖上的R波-R波間距便會有變異。

傾斜床測試 Tilt Table Test

傾斜床測試身體在躺下後對站起來的反應。主要是檢測自主神經不平衡而造成的暈眩,將病人固定在電動床,使身體從平躺到直立狀態,這個過程會讓心跳、血壓會有不同的變化,再透過電腦分析,描繪出各項生理參數的改變。

無論是站著、坐著還是躺著,人體都會自動管理心率和血壓。但該過程如果有阻礙或失常,那麼在站立或坐得太快時,血壓可能會突然下降,甚至產生昏厥。

其他還包括幾種測試,可以確認是否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與程度。

  • 量化汗腺神經軸反射測試(Quantitative Sudomotor Axon Reflex Test,QSART):評估控制出汗的神經。QSART 可能有助於確定您是否患有影響自主神經系統的疾病。QSART 大約需要 45 分鐘到 1 小時。
  • 體溫調節出汗測試(Thermoregulatory sweat test,TST):測量身體在溫暖環境中出汗的程度。測試時將一種特殊的粉末將被塗抹在受試者的皮膚上,受試者將躺在一個特殊的房間裡,房間慢慢加熱以刺激出汗,粉末會隨著汗水而改變顏色以檢測顯示是否正常出汗。
  • 膀胱超音波檢查:由於膀胱由自主神經控制,因此膀胱中剩餘的尿量也是一個檢測的項目。
  • 尿液分析

自律神經失調檢測費用

自律神經失調檢測其實不難,設備也不複雜,有些在一般身心科診所也能檢驗。依照檢驗項目不同,實際檢測時間大約需要5到40分鐘,就能測出你有沒有自律神經失調。不過自律神經失調檢驗項目費用健保多半沒有給付,需要自費。但若檢測結果有明顯的其他疾病,也可能會改為健保給付。

  • 心率變異分析檢測單次費用:單次自費費用約600到1500元不等,幾乎已經是身心科、醫美及中醫診所的常見配備,也是許多健檢中心的熱門加選項目之一。
  • 皮膚交感反應測定單次費用:約560到1200元。

其他檢測可進一步諮詢醫療院所。

我們經常見到客戶在門市時,發表最近睡眠不好,經常腰痠背痛,或者更嚴重,睡不好、失眠,肩頸痠痛,但去醫院檢查找不出病因,一般按摩紓緩,在溝通時也通常指向長期姿勢不良。

不過問題在於很多姿勢不良、工作壓力或是長期飲食習慣所累積的問題,都是細微、細小的持續改變我們的身體,而正是因為細微、細小,無法引起人體的察覺,卻無形中讓身體自律神經出現失調的問題。因此,如果您正經歷著各種不舒服症狀,但在就醫後卻無法找出病因,您可能要正視是否為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常見問題

自律神經失調要緊嗎?自律神經失調該吃藥嗎?

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會經歷自律神經失調的某種情況,如果是短期因素造成,可以透過調整生活習慣改善。長期自律神經失調可能會衍伸更多生理、心理的病症,就需要尋求專業的治療協助,依個人狀況選擇中醫或西醫。

自律神經失調可以根治?會不會要一直吃藥?

自律神經失調可以透過藥物治療在急性期快速緩解不適,並搭配放鬆訓練及壓力調適有效避免復發。治療一段時間,若效果良好,就可以考慮不需要持續用藥。

長新冠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

長新冠的症狀包含:腦霧、疲憊、運動時呼吸短促、頭痛、心悸、身體疼痛、心動過速和頭暈等。一項刊登在《medRxiv》的研究發現 67% 的長期新冠患者出現中度至重度的自律神經失調(障礙)。依照研究,染疫後的症狀,其嚴重程度與自律神經失調的程度正相關。

自律神經失調體重減輕?為什麼?

這是因為腸胃功能失調進而引起的體重改變。常見於壓力的工作職場、考生等。這類人出現腸胃功能失調的情形,吃了東西就會腹絞痛嘔吐,會有便秘的情形,甚至需要灌腸才能解便,短時間體重可能有十餘公斤的變化。

自律神經失調多久會好?

自律神經失調問題依照輕重可能需要數周到數月的調整,才能逐漸改善。臨床上自律神經問題約有70%與焦慮、憂鬱與生活壓力有關,20%為營養素缺乏和賀爾蒙失調導致,10%則和腦神經退化疾病有關,需要依照症狀逐一檢查改善。

自律神經失調肌肉跳動、嘴唇抖動,不自主顫動!

自律神經失調偶爾會出現雙眼眼皮、頭皮跳動或不自主顫動的現象。嘴唇抖動可能從外觀看不出來,但自己可以明顯感受到,而且持續很久都未停止。這可能就是交感神經過於亢奮,使血流與神經傳導出現不穩定有關。

自律神經失調會自己好嗎?

有時因為短暫工作壓力集中過大,作息不正常、熬夜、日夜顛倒,或者日夜輪班,這時會感覺怎麼睡都似乎有疲倦感,全身說不出的怪,這種就是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當壓力大或作息恢復正常後,症狀就會逐一好轉而消失。
 
但請注意,如果長期都有這種問題,就會演變為更嚴重的情況。

自律神經失調檢測醫院有哪些?

許多身心科診所、醫院的精神科或神經科都有相關檢測服務。

自律神經失調手麻腳麻的原因?全身麻?

手麻腳麻原因有很多,必須要專業醫師仔細排除後才能結論。以下幾種可以參考:
手麻、臉或身體半邊麻木:要排除腦中風的可能。
手腳麻木、舉不起來:要排除肺血栓、肌肉壞死的可能。
手有麻脹感:注意膚色,可能是末梢血液循環不良。
天氣變化時,指尖、手掌及下肢明顯有麻痛感:嚴重時有可能患有自體免疫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手麻、對痛覺反應敏感、呼吸困難: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
手麻且無力:可能是藥物影響或電解質失衡。
只有拇指、食指、中指會麻,無名指只有麻一半:可能是腕隧道症候群。
只有小指麻,無名指麻一半:可能是肘隧道症候群。
手麻、痠痛感從頸部沿著手臂至手指:懷疑頸椎退化狹窄、椎間盤突出等。
 
自律神經失調會導致肌肉緊繃或血管縮脹,在局部位置壓迫神經,就會產生手麻、腳麻的問題。

自律神經失調怎麼辦?

如果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明顯而嚴重,那麼應該依照症狀就醫,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同時,應該先仔細盤點生活,將一切作息盡量回歸正常。例如依照正常睡眠時間,早睡早起、運動或旅遊、飲食避免高油、高糖的發炎性食物。其他可以進一步參考另一篇文章。

自律神經失調吃什麼?補充什麼營養?

自律神經失調主要是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失衡,因此建議多攝取以下營養:
 
「鈣、鎂與維生素B6」食物來幫助穩定緊張情緒。維生素B6:雞肉、肉魚(含鎂離子高的魚)、堅果類、豆類(黑豆、黃豆、豆腐皮等)、穀物(小米、蕎麥)。
補充富含血清素的食物,例如:雞肉、雞蛋、鮭魚、鮪魚、起司、乳酪、豆腐、豆漿、杏仁、腰果
鎂能舒解壓力、改善失眠、改善消化功能,抑制渴求甜食或垃圾食物的撫慰,促進血清素合成,能增加神經和壓力的抵抗力。例如:綠葉蔬菜,如菠菜、花椰菜、海帶、紫菜、昆布、全穀類、南瓜籽、堅果、原味腰果、杏仁、85%黑巧克力、酪梨、葡萄、香蕉、奇異果、番石榴。
B12維護末梢神經健康,能輔助醣類、蛋白質及脂肪的代謝及吸收,幫助這些營養素轉變為人體的能量,並能增進食慾,增強體力。

自律神經失調吃什麼水果

富含維生素B6:鳳梨、香蕉、奇異果
色胺酸:香蕉皮

自律神經失調是缺乏什麼

缺乏維生素B12與B1都可能導致自律神經失調。


[1] 《看不見的王國:重新想像慢性疾病 The Invisible Kingdom: Reimagining Chronic Illness》,中文譯作《疾病的隱域:從自律神經失調、自體免疫疾病到長新冠的診斷困境,看見代表我們這個世代的慢性疾病異世界》


推薦本文

發佈留言

4 − one =

error: 版權所有 !!
內容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