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痛!比較脖子側邊痛、後頸痛,不同頸痛位置痠痛原因?

字數4,660個 閱讀全文: 5 分鐘
推薦本文

你曾經脖子痛嗎?頸部痠痛是很多人曾經有的經驗。健保局統計,台灣肩頸酸痛盛行率約55%,超過一半人口曾有肩頸問題。本文將進一步深入解析不同頸痛位置的痠痛原因,包括常見的後頸痛、脖子側邊痛、右、左側痛,以及少見的前頸痛,讓大家對各種肩頸痛問題有更多的認識。

什麼是盛行率?盛行率(prevalence rate,又稱流行率、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時間患有某一疾病的人口比例。最常見的肩頸酸痛原因為肩頸拉傷及扭傷(佔70%),其中近五成以上,是因為姿態不良所導致肩頸部肌肉失調,引發生活失常。

肩頸肌肉與軟組織拉傷、扭傷位置不同,頸痛位置也就不同。肩頸痠痛同樣可分為急性疼痛與慢性疼痛,不過比較特別的是,肩頸慢性疼痛容易出現轉移痛,這是因為頸部有許多神經(脊神經、頸叢神經、臂叢神經,交感神經、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經過,影響擴及頭部到上背、手臂與手指,出現各種程度不同的神經麻木、無力。

另外比較特別的是,相對於常見的後頸痛與脖子左、右頸側痛,前頸痛通常比較少發生,原因與脖子生理結構有關。

進階閱讀:脖子酸痛、脖子僵硬!深入了解頸部,掌握10個肩頸痠痛原因與舒緩、預防方式

脖子痛、頸痛位置

脖子痛發生時,有時是單側,有時雙側,有時則發生在中央。頸痛位置不同,其實原因可能大同小異,有些位置的痠痛是特定姿勢導致,姿勢引起特定肌肉發炎、撕裂,產生痠痛、麻痺、痙攣、緊繃僵硬等感覺。

如果總體分析,除了意外引發的外力對頸部損傷,大部份的頸部痠痛問題多是來自姿勢不良,而姿勢不良其實最後就是形成所謂的上交叉症後群。

上交叉症候群通常會出現脖子痛、脖子側邊痛、後頸痛等症狀
上交叉症候群

上交叉症候群的重點解釋了人體肌肉不平衡下,對肌肉群的影響。

後頸痛、脖子後面痛

這是最常見的脖子痠痛位置。患者通常主訴脖子後面痛、後頸痠痛、後頸緊繃、僵硬、後頸抽痛,甚至懷疑後頸痛中風等。這些症狀發生在頸部後面位置,也經常擴及到後腦勺痛、頭痛等。

後頸痛還可進一步分成上後頸部與下後頸部疼痛,上後頸痛經常伴隨枕下部頭痛,也就是後腦勺痛,一般以頸椎因性頭痛治療。下後頸部疼痛則常伴有單側或兩側肩膀麻、痛,有時也會有上肢無力感。

如果下頸部疼痛產生且持續一段時間,需要注意:

  • 是否有伴隨肩膀麻痛,甚至上肢無力感等症狀(麻酸痛的感覺延伸到手指)
  • 是否有頸部僵硬感:難以轉頭、低頭等。
  • 是否有壓痛點:就是某處壓了會有觸痛感覺。
  • 單側、兩側或中央。
  • 有那些情況會引發疼痛,例如姿勢改變、發生時間等。
  • 是整天都痛還是某段時間才會痛。
  • 是否因外傷才發生。

這些症狀都意外著需要就醫,進一步確認背後因素。

後頸痛可能肌群

提肩胛肌、上斜方肌、頭夾肌、頭半棘肌、頸夾肌等肌群發炎都可能出現後頸痛。

頸部肌肉
頸部肌肉

後頸痛可能問題

  • 急性頸部肌肉扭傷或拉傷(包括俗稱落枕):最主要原因。
  • 頸部筋膜炎,長期因姿勢不良引起:疼痛範圍通常較廣,且有轉移痛
  • 頸椎問題:後縱韌帶鈣化或骨化、頸椎關節疼痛症、頸椎解離錯位、頸椎椎間盤突出症、頸椎骨折、僵直性脊椎炎。
  • 良性或惡性腫瘤:通常會伴隨其他症狀。
頸後激痛點位置。看看圖中打叉的位置,是不是很熟悉?這些是激痛點,紅色點狀位置則是激痛點會引起的疼痛位置,也就是轉移痛。
頸後激痛點位置。看看圖中打叉的位置,是不是很熟悉?這些是激痛點,紅色點狀位置則是激痛點會引起的疼痛位置,也就是轉移痛。

後頸痛原因

  1. 姿勢不良:後頸痛常見於低頭族及繁忙的上班族,由於長期低頭、過度聳肩導致頸後肌肉代償,肌肉緊繃發炎,進而有圓肩、肩膀內扣、烏龜頸、駝背等上交叉症候群。
  2. 意外:通常是急性頸痛,可由於後頸位置承受急性外力衝擊,如發生交通意外、跌倒、摔傷、撞擊等。尤以中老年人有骨質疏鬆問題都可能跌倒時就出現頸椎骨碎、錯位等問題,需要特別注意。意外造成的頸痛務必前往骨科或神經外科經影像確認是否有骨骼損傷問題。
  3. 運動創傷:長期訓練姿勢錯誤或進行劇烈運動而出現揮鞭式創傷(Whiplash injury)等頸椎病問題。
  4. 頸椎病變:頸椎間盤突出如壓迫到頸部較高位置C2、C3椎間盤(即第1、2條頸神經),會引發後頸痛或後腦勺痛。有些人會誤以為是頭痛問題,其實延誤治療頸椎間盤突出,後果可大可小,宜及早向專業醫護人員求診。
  5. 吹風受涼:因為局部血管收縮,使血液循環變差,造成肌肉緊繃。這點中醫也有相同的論證。因此長期吹冷氣空調,務必要注意頭頸部保暖,尤其冷氣房下又側睡、俯睡,出風口或電風扇風直吹,就容易頭痛、頸痛。天氣轉涼時的中老年人外出也需要注意頸部保暖。
頸型頸椎病的肩頸痠痛。圖中標示了不同節段頸椎問題,可能引起的頸痛位置不同。
頸型頸椎病的肩頸痠痛。圖中標示了不同節段頸椎問題,可能引起的頸痛位置不同。

頸椎病變並非中老年人的專利,尤其是現代人工作仰賴電腦、長期看手機等習慣,年輕人也經常出現頸部椎間盤突出、疝出的問題。

其他因老化、退化病變的骨質增生(骨刺)、骨關節炎、頸椎神經孔狹窄等,同樣都是壓迫頸神經、頸動脈,導致脊椎神經痛、頸椎痛,延伸至上肢痛、頸背痛、腰背痛,甚至影響心肺功能。

頸側痛、脖子右側痛、左側痛、雙側痛

脖子側邊痛、脖子側邊緊緊的、脖子右側痛、右後頸痛、左頸痛、左後頸痛、左後頸抽痛、右後頸抽痛等等狀況,臨床上表現出單側痛或雙側痛都有可能。這些問題主要是胸鎖乳突肌、斜角肌等緊繃,造成轉動困難、脖子僵硬等症狀。發生原因與後頸痛雷同,只是姿勢差異,影響的局部位置不同。

頸側痛可能肌群

斜角肌、頭前直肌和頭外側直肌、頭長肌和頸長肌等。

頸側痛可能問題

與後頸痛類似,也有可能有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問題。

頸側痛可能原因

  1. 姿勢不當:平常姿勢長時間拉扯頸側肌肉、韌帶,就可能會引發脖子右側痛或左側痛。與頸側痛有關的姿勢包括將時常將電話夾在右或左耳間趴睡側睡時枕頭高低不適合,使頸部單邊過度屈伸,引致左或右肩頸痛。此外,姿勢不良亦有機會引致斜頸症,頭向一邊傾斜,形成脖子左側痛或右側痛;部份人斜頸症則是因先天因素而起。
  2. 過度使用頸關節:經常性使用單邊肌肉與活動,形成「慣用邊症候群」。這是因為慣用手經常活動,導致單邊肌肉發展失衡。疼痛位置在頸側出現,導致右或左頸腫痛,甚至延伸至同側肩胛內緣、上背,且抬頭、轉頸時感覺更痛,或坐臥某個姿勢就痛。常見女性大側肩包、習慣單手提重物等。運動選手例如投手、田賽選手習慣單側施力也是高風險。
  3. 運動或意外創傷:急性頸痛可由頸側位置承受急性外力衝擊所致,如發生交通意外或進行劇烈運動、轉頭向後拿東西過急過猛等,扭傷頸側位置,或提取重物,因頸側肌肉拉傷,導致脖子側邊痛。外傷導致頸側骨折亦會造成脖子右側痛或左頸側痛。
  4. 頸椎病:頸椎病引起的左、右側頸痛通常是因為頸側位置肌肉、韌帶發炎或壓迫到該側神經,導致右邊或左邊頸痛。
  5. 感染:左側甲狀腺或右側甲狀腺炎、淋巴結腫大也可能出現在單側或雙側痛、腫,這類感染也可能出現頸前位置,不過一般表層都可觸摸到的頸部有硬塊,可就醫進一步確認。
  6. 睡姿與枕頭:習慣側睡,但枕頭過低或過高,都會造成單側痠痛問題。側睡時枕頭應比仰睡時高,若過低,則為了適應肩部壓痛,通常頸部會有歪斜情況,若睡覺時翻身不注意,睡醒就可能出現落枕的急性疼痛問題。
枕頭造成的錯誤睡眠姿勢
枕頭造成的錯誤睡眠姿勢

前頸痛

前頸痛遠少於後頸痛與脖子左、右側邊痛,原因是受力結構不同。前頸部的肌肉群比後頸與兩側肌肉薄,通常承擔吞嚥、咀嚼、呼吸等動作,因此前頸痛很大機率是來自非肌肉,例如:頸動脈問題、食道、氣管受刺激或是甲狀腺發炎帶來的疼痛。

即使如此,頸部動作本牽一髮動全身,因此低頭同時影響前、後頸,差別在於頸前負責運動的主要肌肉──胸鎖乳突肌是一條重要,但略有怪異的肌肉,因為「它很少痛在自己家,大多痛在別人家」,症狀不但極少出現在頸部,反而會放射至其他部位。

胸鎖乳突肌是頸部最大最粗的一條肌肉,也是頸部最重要的斜行支撐系統,主要功能為旋轉和彎曲頭部、維持頭部穩定,同時支撐頭部十幾斤的重量並保持直立。胸鎖乳突肌參與了頸椎屈伸、側屈、旋轉,幾乎是全方位的活動,甚至還可以幫助上提胸廓,輔助呼吸,堪稱實用之王。從圖中可以發現胸鎖乳突肌其實位置從胸前胸骨到鎖骨,正好呈現一個三角,幾乎所有頸部動作都會影響。
胸鎖乳突肌
胸鎖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簡稱SCM)位在頸部兩側,從耳朵後方往前往下延伸,一部分連結在胸骨上,一部分連結在鎖骨上。單側胸鎖乳突肌收縮時,會帶來三種動作。往對側轉頭,例如當轉頭往左邊,代表右側的胸鎖乳突肌收縮。讓頸部往同側偏頭,讓耳朵更接近肩膀,右側的胸鎖乳突肌收縮可以讓右側耳朵靠近右側肩膀。伸直頸部,把下巴往上抬。
胸鎖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簡稱SCM)位在頸部兩側,從耳朵後方往前往下延伸,一部分連結在胸骨上,一部分連結在鎖骨上。

胸鎖乳突肌只有在頭部保持直立位置時,肌纖維束才是最長的。不論仰頭、低頭或者側屈,胸鎖乳突肌都處於縮短的狀態,而現代的人看書,看電腦,玩手機基本上都是長時間處於低頭狀態。此時,整個頸前肌群包括胸鎖乳突肌都是處於縮短的狀態,而長期「憋屈」的肌肉,自然也就容易出現問題。

頸前痛可能肌群

胸鎖乳突肌、二腹肌等。

頸前痛可能問題

較可能有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問題,應小心頸動脈堵塞或剝離症狀。此外注意喉嚨等部位,可考慮前往耳鼻喉科檢查。

頸前痛可能原因

  1. 頸淋巴、甲狀腺發炎:淋巴結腫大,發生紅、腫、熱、痛的現象,造成頸淋巴痛;甲狀腺發炎同樣也會引起前頸痛,因為這些都位於靠頸前位置。同時可能伴隨發燒或喉嚨不舒服症狀。感冒、皮膚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均有機會導致頸部淋巴痛,引起前頸部痛。
  2. 頸動脈堵塞或剝離:頸部動脈最常見的有2條,一條是在脖子前後的「內頸動脈」,另一條則是包在脊椎中的「椎動脈」,比較常見的頸動脈剝離,是內頸動脈的剝離,位於頸部兩側靠前的地方。當出現前頸部疼痛、緊繃不適時,要小心可能是由頸動脈堵塞引起,恐使未來罹患腦中風、血管性疾病的發生風險因此提升。若有前額、額頭從慢慢疼痛,到持續痛、不斷抽痛,脖子兩旁偏前側疼痛,痛到沒辦法碰觸,或是轉動脖子或同側的臉或是眼睛疼痛,頭部後枕或是後頸疼痛、抽痛時就可能是頸動脈剝離,要立即就醫。
  3. 氣管收縮:誤食過敏性食物造成食道攣縮,或氣管受到刺激收縮,也都是讓前頸出現疼痛、緊繃不適的原因之一。
  4. 其他疾病:喉上神經痛、甲狀腺上角症候群、舌骨症候群、喉鳴症候群等疾病影響,有時可能會伴隨頸部/喉嚨疼痛、癔球感和吞嚥困難等症狀。
頸部的動脈。常見的頸動脈剝離,是內頸動脈的剝離。若有前額、額頭從慢慢疼痛,到持續痛、不斷抽痛,脖子兩旁偏前側疼痛,痛到沒辦法碰觸,或是轉動脖子或同側的臉或是眼睛疼痛,頭部後枕或是後頸疼痛、抽痛時就可能是頸動脈剝離
頸部的動脈。常見的頸動脈剝離,是內頸動脈的剝離。若有前額、額頭從慢慢疼痛,到持續痛、不斷抽痛,脖子兩旁偏前側疼痛,痛到沒辦法碰觸,或是轉動脖子或同側的臉或是眼睛疼痛,頭部後枕或是後頸疼痛、抽痛時就可能是頸動脈剝離

部份痛症頸痛位置較廣泛,頸側、頸後、頸前面都會感到疼痛,甚至蔓延至頭痛、膊頭痛、肩膀痛、上肢及腰背痛,所以頸痛位置只能作為診斷參考。如果發生頸部痠痛,應該要考慮是否有外傷、外力造成傷害,若是則應前往骨科或神經內外科確認是否有骨骼問題,這是優先於考慮任何肌肉問題。

若痠痛症狀是初次、疼痛情形可以忍受,且三天內逐漸減輕、一周內好轉,則可能是單純的肌肉痠痛問題。若症狀伴隨手部麻木、甩手也仍然有麻的感覺,則可能有壓迫神經的症狀,應前往復健科、神經內科、骨科確認原因。


推薦本文

發佈留言

7 − one =